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
葛芳老师在田家炳中学讲座
2019年10月25日、10月28日,“文学点亮人生”主题讲座分别走进苏州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苏州市职业大学。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吴中区作协主席、天堂鸟教育校长葛芳老师亲自到场,为400多名高一学生和80多名大学生进行文学上的创作指导,强调用悲悯情怀关注小人物,抒写真情实感,告别写作中的“假大空”。
讲座现场座无虚席,无论是奋战在中学校园的高中生还是刚进入大学依然热爱文学的大学生,他们都早早来到讲座地点,边听讲座的同时边认真记笔记,听到精彩之处,不时送来阵阵掌声。
针对现在学生写作文“写不出来”、“假大空”、“为了得高分不择手段”等现象,葛老师围绕“有关情怀”“有关自我”“有关意境”“有关文化”四个部分,从写作技巧延伸到文学创作,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法。
在讲座中,葛老师结合自己的作品《从风吹日晒里走过》《雨水滴答》,绘声绘色地为同学们讲述了身世可怜的老妪,渴望爱情的阿妹,还有她自己雨水滴答的童年。她认为,文学其实就是人学,来关照我们身边每一个弱小的生命,他们的爱恋、忧伤、憧憬、悲恸才是世界的根本。
所以在葛老师的作品中,她细腻地描述着社会底层的人物,文学是为小人物说话,小说也好,散文也好,不同载体而已,但文以载道,我们要传达出的是对底层人物的人文关怀。
▲如何写好散文?
如何写好散文?葛老师认为,好的文章一定是先感动自己再去感动他人。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部小说,童年就是取之不尽的生活源泉。葛老师从自己的人生经历出发去写父亲和姐姐,对人物的刻画真诚而细腻,同时告诉同学们,写作的同时要思考,思考背后的意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深度,才更耐人寻味。
现场的同学们纷纷表示认可,立志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素材,注重挖掘细节,不遮掩,不躲避,把真实的内容呈现给读者。
除了对世界痛彻肺腑的怜悯、文学为小人物说话这些创作方法之外,葛老师还提出:热爱世俗生活,去发掘世俗生活中的烟火气;真诚的叙述,真实地描摹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散文要裸心,打开自己的心灵;除了写作之外,我们还需要行走,要么读书,要么行走,总有一个灵魂在路上。
▲▲▲苏州田家炳中学高一学生听课笔记(部分)
同时,葛老师还为现场同学分享了她大学时代的梦想和追求,希望职业大学的大一大二同学们能充分利用好大学时光,走出去,打开视野,力求真实,心怀怜悯,意境为重,用文字去记录当下最真实的感受。
提到“走出去,打开视野”,讲座最后,葛老师给现场的学生们分享了她在行走中拍下的一张张照片,从库特纳霍拉到广阔的南极,再到浪漫的巴黎。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那些瑰丽的景色虽框在照片里,却依然带给同学们无限的震撼。
读书,写作,远行,一直以来葛老师都在坚持着,用她的脚步丈量世界,用她的文字抒写经历感悟,把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自然地调和在一起,呈现给读者是更为开阔的视野。
通过本场讲座,同学们零距离感受到了名师智慧,汲取到了优秀作家的写作经验。相信同学们在日后的写作中,能尽情放飞自己的文学梦想,用笔墨勾勒出绚烂的人生。
未到场的同学们,可以点击下方小视频,感受下现场的气氛哦~
END